
发布日期:2024-10-29 19:58 点击次数:67
A股市场不乏“政策利好股市”而至行情爆发的先例,曾几何时,主要是用《人民日报》级别的社论形式出现,后来由于一系列事件导致其作用日渐衰微,而今天的“转型”却是:以重磅会议的重磅政策发布导致全民狂欢,最终股市仅仅做个点缀而已。大家的共识是分析A股市场,技术分析越来越失去其有效性,而事件和消息,如同基本面分析一样,越来越受到关注。只用“信心支撑论”,已经不能解释股市的逻辑,所以,重磅会议的重磅政策久违的“刺激作用”是意料之外,却是情理之中。
A股全天行情爆发是在会议发布接近早盘结束时间节点上,恰好是重磅政策发布的高光时刻。虽然自周二(9月24日)开始,市场开始预热,央行和证监会联动并出台政策,券商推波助澜,但当日全民反应似乎含蓄得多,虽然大盘涨幅不低,但是成交额未能突破万亿,而今天26日早盘“犹抱琵笆半遮面”,以为可能又像不久前那样,进一步退两步;因此早盘无论是大消费、金融地产、并购重组等早间强势方向,还是贵金属、电力、燃气等早盘下跌,直到午后才确立强势上涨方向,成交额终于突破1.1万亿。最有趣的是,几个最大的官方财经媒体异口同声,不加任何演绎,仅仅采用新华社和中国政府官网的文字(含会议专题的标识性)采用两个“会议指出”和两个“会议强调”发布如下消息:
“会议指出,要抓住重点、主动作为,有效落实存量政策,加力推出增量政策,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、有效性,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。
会议强调,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,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,切实做好基层“三保”工作。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,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。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,实施有力度的降息。
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、优化存量、提高质量,加大“白名单”项目贷款投放力度,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。要回应群众关切,调整住房限购政策,降低存量房贷利率,抓紧完善土地、财税、金融等政策,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
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,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,打通社保、保险、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。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,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,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。
会议指出,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,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、监管行为。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,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。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,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,提升消费结构。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。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、托育产业,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。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,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,进一步优化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
会议强调,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,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脱贫人口、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,加强对大龄、残疾、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。要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。要抓好食品和水电气热等重要物资的保供稳价。要切实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,关心农民增收,抓好秋冬生产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”。
上文是少见的言简意赅,且按照我国的文化习惯放在最前面,也是最重要的,虽然不能用“久旱逢甘霖”的修辞,但久违的热烈却多少有点“久违”的感觉;文风仅仅是一方面,政策发布到执行还是需要一个“不走样”的动作周期,物理学当中的“摩擦力”也是不可避免的,也不排除在此过程中,涉及“深度改革体制机制”;不过一些“沉默已久”的学者开始发声,这里还不包括一直“发声”的几位北大校友(这些声音是否属于“噪声”另当别论);一个社会的活力和思想高度是看一个社会的“严肃媒体”说什么和如何说,最近几年的确个性化“自媒体”是某些舆情的发动机,但不能取代严肃媒体发动“舆情”的严肃性和广泛性,特别是官民对话中的桥梁作用;同时,24日政策和26日政策之间的层次感和高度感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,后续舆情爆发烈度也是有序且有放大效应。
“漫天要价就地还钱”,我们来说说明天(周五9月27日)的行情判断:久违了周线单周K线(周线六大指数都是周线底部结构)涨幅近10%已经形成,分钟K线今天(周四)还没有可圈可点的异动,如果明天上午的30分钟线拉起来,市场做多的惯性将可能维持一天,所以还需要以最后收盘来做确认,所以明天上午的第一个30分钟非常重要,这是先行指标。
(完)
参考资料:
央行与证监会专业配合:重磅利好发布,A股大涨
“股价保卫战”初战告捷
A股市场周评WK38(9/16-9/20)
A股美股市场周评WK37(9/9-9/13)
财政政策应该也可以比肩货币政策
深化改革“财政金融体制”和“消费倾向递减”那些事
财政政策的积极底色渐显
近期经济政策出台列示
高盛:对冲基金大举抢购中国股票期货开户配资
A股早盘重磅政策会议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